線上路演季丨牛股面對面:醫渡科技2024財年業績分享
文章語言:
简
繁
EN
分享
紀要
原文
會議摘要
一度科技在疫情影響下展現韌性,AI佈局增強市場競爭力,貨幣資産34億人民幣,財務狀況良好。公司大數據、生命科學和健康管理業務增長,運營效率與毛利率提升。未來將加大醫療AI研發投入,提升産品服務,考慮股票回購回報投資者,展現樂觀增長預期。
會議速覽

一度科技在2024財年業績發佈會上,由CFO風小英介紹了公司的業績情況,涵蓋業績亮點、財務分析、客戶概覽、業務分佈和未來展望五個部分。公司堅持自研醫療垂類大語言模型的戰略性投入,同時提升現有業務的內部效率和盈利能力。財務上,剔除自研大模型的戰略性投入後,現有業務實現了盈利,毛利率也創下曆史新高。AI醫療領域,一度科技的大模型在多個維度位列第一,展現出公司在理論與應用上的先進性。此外,一度科技與華為在醫療領域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持續在AI領域拓展市場。

一度科技通過其科研平台産品和AI醫療大腦等技術,成功縮短科研周期並提升醫療健康領域的效率與效果。科研業務市占率行業領先,臨床試驗和真實世界研究項目數量衆多,惠民保業務市占率超30%,並連續三年擔任北京普惠健康保和江蘇醫惠保一號的主運營平台。通過與華為等合作夥伴的合作,一度科技的大模型技術在醫療垂直賽道中表現出色,處理超過50億份病例數據,形成超過10萬個醫學實體的知識圖譜,並在多個疾病領域建立疾病模型。這些成就展示了公司持續的技術進步和市場擴展能力,吸引了更多的專家和合作夥伴加入,共同推動醫療健康領域的快速發展。

24財年集團總收入達8.07億元,較上財年略有增長。大數據平台和解決方案板塊收入同比增長41.1%,生命科學解決方案板塊增長28.1%,而健康管理平台和解決方案板塊因産品組合調整導致收入下降。集團毛利率為42.1%,同比提升8.0個百分點。通過優化銷售流程、提升研發效率等措施,運營效率持續優化,銷售、行政和研發費用占收入比例下降。此外,經調整淨虧損顯著縮窄,財務狀況健康,淨資産為40.9億元,資金儲備充足。國際市場方面,知名主權基金的連續增持顯示對公司長期增長潛力的堅定信心。

一度科技在2024財年展示了其大數據平台和解決方案、生命科學解決方案以及健康管理平台和解決方案三大業務板塊的強勁業績。大數據平台和解決方案板塊的收入達到了人民幣3.14億,同比增長41.4%,並與國內頂級醫院合作,提高臨床研究效率。生命科學解決方案板塊的收入為人民幣3.24億,同比增長28.1%,重點服務于藥企和醫療器械公司。健康管理平台和解決方案板塊的收入為人民幣1.69億,通過優化産品組合,毛利率提升至58.1%。在國際業務方面,一度科技已經擴展至中國、美國、新加坡、文萊、中東等地區,擁有超過五百個全球合作夥伴。總體而言,一度科技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保險行業,提升服務效率,在各業務板塊均實現了顯著增長和市場領先地位。

一度科技在24財年的經營彙報中強調了對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探索和自主創新,特別是對醫療垂類生成大模型的資源投入。公司積極拓展疾病研究領域,深化三大業務板塊的協同,提升核心客戶複購率,並精細化運營以降本增效。同時,一度科技注重生態建設,以醫療智能賦能行業,形成閉環。關于算法備案,王總解釋稱,這不僅是對監管的擁抱,也是對用戶負責的表現,有助于獲得客戶信任,拓展業務。此外,一度科技通過建立內容審核機制和應急響應機制,保障內容安全和用戶權益,避免個人信息泄露風險。

公司致力于解決應用落地中的算力問題,是國內首家適配國內外高端主流芯片的公司,主攻疾病聚焦的長病理長病例理解和COT能力構建。在醫療健康領域,公司的大模型在醫學知識問答、語言理解及醫療安全和倫理方面表現突出。面對美國的芯片禁運和OpenAI服務停止,公司采取深度擁抱國産芯片和算法框架的工程優化提升性能,同時確保模型訓練成功率。對于市值和回購計劃,公司在遵守上市規則的前提下,根據市場情況擇機回購股票,以保護投資者的長期價值。

在2022年,由于宏觀環境的影響,醫療信息化和智能化領域受到了較大沖擊,訂單和交付能力受限。盡管2023年出現了一定的複蘇迹象,但醫院端受到反腐政策的影響,流程和立項進程緩慢,恢複速度較慢。至2024年,隨着政策要求力度的加大和各方適應新環境,行業開始穩步恢複。展望2025年,預期將持續穩健增長,這主要基于國家推進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應用的背景下,醫療數據生成和應用存在巨大需求和潛力。同時,技術升級,尤其是大語言模型技術的應用,將大幅提高數據治理效率和交付質量,降低成本,進一步推動醫療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發展。

在醫藥行業整體表現一般且歐洲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公司致力于探索生命科學板塊的持續增長路徑。公司認為,盡管行業面臨挑戰,但臨床全周期需求未被完全滿足,新技術向臨床轉化存在大機遇。針對目前二級市場機制導致的一級市場觀望態度,影響創新藥研發和biotech投入,公司提出利用正式研究數據分析和洞察,提高研發效率和精准性,以更少預算實現更有效研發。公司通過提供DCT解決方案、與頭部醫院合作建立專病數據平台,以及借助專業團隊能力,釋放潛在能力,滿足未滿足的臨床需求,從而保持穩中求進的增長。同時,公司積極與國際性藥企合作,通過深度溝通和合作,利用數字化技術和基礎設施,提供有效産出,實現精准聚焦戰略。

本次路演中,依圖科技分享了其産品基于大模型的迭代和升級路徑,從數據中台擴展到AI中台,實現雙中台戰略。通過強化數據治理,不僅優化了搜索分析技術,還面向大元模型的訓練和應用進行治理模式的升級。未來,數據中台與AI中台將形成數據算法到應用的閉環,加速産品發展。此外,依圖科技的發展與醫療監管機構及核心醫院的需求高度契合,助力醫療行業的智慧化和高質量發展。公司對未來醫療智能化發展充滿信心,致力于推出醫生、政府和行業所需的産品。
要點回答
Q:在最新的業績發佈中,一度科技的業務進展如何?一度科技在三大業務領域的市場地位如何?
A:一度科技在最新業績後整體業務表現出很強的韌性,尤其是在AI領域的佈局已經進入市場拓展期,AI垂類大模型和華為一體機業務將為公司帶來重要的收益。根據公司公佈的二次財年年報,貨幣資産達到34億人民幣,接近市值的PP,目前處于非常便宜的狀態。此外,公司的AI垂類大模型在技術評測中取得優異成績,與華為的合作也深化了醫療領域的應用。根據公開招標信息統計,一度科技科研業務市占率行業領先,科研平台産品可將傳統科研周期縮短至2-6個月,且大模型加速産品在此基礎上還能進一步提速50%左右。面向藥企的radical v業務已成為業內旗艦品牌,截至3月31日,已累計進行321個臨床試驗項目和246個真實世界研究項目。惠民保業務市場份額超過30%,連續三年擔任北京普惠健康保和江蘇醫惠保一號主運營平台。健康管理平台上完成交易的活躍用戶數增至近2760萬名。
Q:一度科技2024財年的業績概覽如何?一度科技的技術進展如何?
A:2024財年(截至3月31日)一度科技繼續專注于現有業務的戰略實施,實現了內部效率和盈利的提升,毛利和盈利能力均有增長。 公司對自主研發的醫療垂類大語言模型進行了戰略性投入,並取得顯著效果,經過調整後,EBITDA由去年同期的虧損轉為盈利人民幣3110萬元,整體毛利率上升了8個百分點至42.1%,並且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出同比減少了50.4%,顯示出公司已經走出了燒錢階段,向穩健運營模式邁進。 2024年5月,一度科技的大型模型在上海AI實驗室和上海市數字醫學創新中心推出的權威評測平台mash評測中,在醫學知識問答、醫學語言理解、醫療安全和倫理三個關鍵方面均獲得了第一名的成績,整體綜合得分也居首位。 作為中國首個海外及國産高端芯片全適配的醫療垂類大型模型,與華為有着緊密合作,並成為首批啓動原生開發的AI醫療企業。 通過自主學習醫生的思維模式和決策邏輯,它在疾病理解深度和問題解決能力上展現出卓越性能,與GPT相比,提供了更深刻和合理的醫學建議。
Q:一度科技AI醫療大腦一度擴的進展怎樣?
A:過去一年中,一度科技持續升級迭代其AI醫療大腦一度core,強化了處理效率、理解和推理能力以及對複雜應用場景的精准適配。在2024年5月的權威評測平台manh評測中,一度科技大模型在綜合得分、醫學知識問答、醫學語言理解、醫療安全和倫理五大維度均位列第一,證明了一度科技不僅在理論上先進,在實際應用中也具有高效且可靠的效果。
Q:網絡拓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A:一度科技不斷擴大的客戶群推動了多場景應用,場景和算法的融合迭代進一步提升了伊杜庫爾的疾病洞察深度,吸引了醫院專家、藥企研究者加入。生態專家網絡、疾病研究網絡和區域網絡得以擴大,醫院網絡覆蓋超過2500家,頂級醫院客戶102家,服務監管機構及政策制定者客戶數量增至43名。生命科學解決方案板塊客戶數量也有所增長。
Q:截至2024年3月31日,一度科技在患者和病例數據方面的積累情況如何?一度科技在疾病知識圖譜和疾病模型建設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
A:截至2024年3月31日,一度科技已經累計處理了超過10億患者的50億份全生命周期病例數據,新增了超過一億多患者覆蓋和10億高質量的病例數據分析記錄。這些數據涵蓋了從診斷到治療的全流程信息,並且自研了基于過去十年沉澱的多維度、可量化的疾病知識圖譜,以提升數據的應用效率和質量。截至2024年3月31日,一度科技的醫學知識圖譜覆蓋超過10萬個醫學實體,基本覆蓋所有已知疾病。已在超過80個疾病領域建立了疾病模型,特別是在實體瘤、血液病、眼科、免疫和心血管等疾病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算法及知識洞見,吸引了衆多醫院專家和藥企研究者加入網絡。
Q:一度科技在保險智能算法及健康管理平台等方面的業務表現怎樣?
A:保險智能算法已累計落地四省十二市,參與運營北京普惠健康保和江蘇醫惠保一號,連續三年擔任主運營平台,參保人數創下曆史新高,兩年平均增長率分別達20%和30%。同時,健康管理平台和解決方案業務雖然由于産品組合結構調整導致收入下降,但整體收入質量和運營效率有所提升。
Q:2024 財年時科技公司的財務狀況如何?
A:2024財年,集團總收入為8.07億元人民幣,其中大數據平台和解決方案同比增長41.1%,生命科學解決方案同比增長28.1%。整體毛利率為42.1%,同比增長8.0個百分點,且各板塊毛利率均實現正向提升。盡管健康管理平台和解決方案收入下降,但通過持續優化盈利質量和運營效率,實現了虧損收窄,並首次實現一筆單盈利。
Q:一度科技在費用控制和資産負債方面的表現如何?
A:在2024財年,經營開支總額占收入比下降29.2個百分點,調整後銷售、行政及研發費用占收入比例也均有顯著下降。資産負債層面,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財務狀況健康,淨資産為人民幣40.9億元,資金儲備穩定充足。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出同比縮窄50.4%,體現了經營能力進一步提升。
在2024年財年,經營開支總額占收入比下降29.2個百分點,經過調整後,銷售、行政和研發費用占收入的比例也都有顯著下降。在資産負債方面,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的財務狀況良好,淨資産為人民幣40.9億元,資金儲備充足穩定。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出同比減少50.4%,顯示公司的經營能力進一步提升。
Q:一度科技在客戶拓展和市場地位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A:2024財年,三大業務板塊都表現出色。科研業務(即大數據平台和解決方案)市場占有率領先,頂級醫院和監管機構的客戶數量顯著增加;生命科學解決方案服務的客戶數量達到122家,前十大客戶的收入留存率和平均單價都大幅提升;健康管理平台和解決方案服務的活躍用戶數量增至接近2760萬名,糖尿病數字療法解決方案試點項目已開展並取得顯著成效;國際業務占比已達到14%,覆蓋中國、美國、新加坡等多個地區,與五百多個全球合作夥伴展開合作。
Q:在臨床科研業務方面,貴公司在市場占有率、項目數量和金額上都處于領先地位,能否分享一下在這一領域的具體成果和合作情況?
A:我們公司在面向醫院的臨床科研業務領域的市場占有率是第一,並且已經累計協助頂級PI研究人員發表超過240篇高水平論文,總影響因子超過1300分。我們參與了超過20個國家省部級的重要醫學研究課題,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本財年,我們的臨床科研業務無論是項目數量還是項目金額都位列第一,遠超其他競爭對手。
Q:公司在生命科學解決方案業務板塊的發展情況如何?具體有哪些服務和産品?
A:生命科學解決方案板塊的收入為人民幣3.24億元,同比增長28.1%,毛利率達32.1%,同比增長14.6個百分點。該板塊圍繞藥品和器械從臨床開發到上市後營銷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分析驅動的臨床開發IWE研究和數字化詢證營銷解決方案,客戶主要為藥企、醫療器械公司和創新藥企。本報告期間,我們執行了321個臨床研究項目,其中包括智能SMO服務,已覆蓋347個臨床試驗醫院及機構。
Q:公司在健康管理平台和解決方案方面的表現怎樣?具體有哪些産品和服務?
A:在健康管理平台和解決方案板塊,我們的一站式健康管理解決方案包括慢病管理服務、商業健康險、城市惠民保險等。報告期內,該板塊收入為人民幣1.69億元,雖然同比下降,但毛利率提升至58.1%,同比提升17.4個百分點。我們在渠道端持續增加惠民保業務的市場滲透率,已累計中標並服務四省12次,且作為深圳惠民保的主運營平台,承保超過600萬份保單,參保率超過35%,參保數量和參保率均位列全國惠民保項目前列。
Q:公司如何利用AI醫療技術賦能保險業務?
A:我們堅持以AI醫療技術賦能保險業務,利用積累的數據處理能力和醫學洞見,通過AI技術實現疾病標簽建設和數據建模,從而完善醫療精算模型、智能風險控制模型和疾病預測模型。這有助于加強疾病人群分析與風險評估,定制化産品開發,以及提供大規模人群的精准分層分型健康幹預和智能客服、智能核保和快賠服務,從而實現更快和更精准的承保,並協助加快理賠流程。
Q:在去年的股東大會上,公司獲得了多少股份的回購授權?公司過去幾個月在做什麽,為什麽最近兩個月沒有回購股票?
A:公司在去年的股東大會上獲得了可以回購不超過10%股份的授權。在過去幾個月,公司一直在擇機回購股票,因為我們對公司發展充滿信心。最近兩個月沒有回購,主要是因為上市規則的影響,禁止公司在特定時期進行回購。未來,我們會在合適的時間繼續回購,以守護投資人的長期價值。
Q:公司大數據平台及解決方案板塊所處行業的恢複情況如何,以及對2025年的預判是什麽?
A:疫情之後,醫療信息化和智能化領域在22年受到宏觀環境影響,訂單和交付能力受到較大挑戰。23年有所複蘇,但醫院端受反腐政策影響,立項進程較慢。進入24年,政策要求力度加大,行業穩步恢複。對于公司EDPS板塊,呈現穩中有進的恢複態勢,且預期保持樂觀,認為會有穩健增長,這主要源于國家推進數字經濟的發展、人工智能及大模型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和滲透,以及國家對醫療高質量發展的強調。
Q:公司如何應對醫藥行業整體表現一般及歐洲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以保持生命科學板塊的持續增長?
A:公司關注醫藥行業的長期需求未被充分滿足,尤其是新生命科學技術向臨床轉化的大機遇。面對二級市場機制問題導致的一級市場投資觀望現象,公司致力于利用數據分析和洞察提升百奧泰公司的研發效率和精准性,幫助他們更精准、有效地完成研發工作,降低成本預算,在當前環境中滿足迫切需求。公司生命科學板塊持續利用精准研究數據支持臨床開發計劃和方案制定,並加速患者招募環節,以此賦能整個臨床試驗過程,從而實現板塊的持續增長。
Q:在DCT解決方案方面,貴公司如何針對國內研究型醫院的臨床未滿足需求提供服務?
A:我們為國內頭部研究型醫院建立專病數據平台,並與衆多研究夥伴合作,通過多年打造的生命科學服務能力,結合專業團隊的能力,有效地釋放潛在價值。特別是在行業困難時期,我們能夠為客戶提供針對痛點的解決方案,保持穩中求進的增長。
Q:目前有多少國際大型藥企與貴公司合作,以及這些合作具體涉及哪些領域?
A:目前,全球前20的大型跨國藥企中有16家是我們的合作夥伴。我們參與了其中一些重磅産品的早期及在中國市場的真實性研究,並與多家藥企深度溝通,圍繞他們即將引入中國或已上市的重磅産品的適應症擴展、監管項目以及學術證據産生等方面提供專業服務。
Q:對于國際性藥企即將引入中國的重磅産品,貴公司如何做好准備提供相關服務?
A:我們積極分析國際藥企的産品佈局,預測其未來幾年的適應症擴展、監管項目需求及學術證據産生等工作,並與合作藥企深度溝通和協作,利用數字化技術和基礎設施幫助他們實現更高效産出。我們將持續聚焦這一領域,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務。
Q:基于大模型,貴公司的産品進行了哪些迭代和升級?
A:我們從數據中台到AI中台進行遷移,將原本面向搜索分析技術的數據治理擴展至面向大模型訓練和應用的治理模式,形成數據中台、AI中台及智能開放服務數據中心之間的相互帶動和閉環發展。隨着不同客戶在不同階段使用密度各異的産品,整體將形成一個飛輪效應,加速數據算法到應用的升級與發展,從而助力醫療監管機構、核心醫院在智慧化建設和科研上取得進步,提升診前診後及區域居民服務能力。
Q:貴公司如何看待醫療智能發展的未來和自身産品的定位?
A:我們對醫療智能發展的技術內涵、行業要求以及行業的發展節奏三者之間的契合和相互推動充滿信心,相信能創造出醫生喜歡、政府認可、行業急需的産品。這將成為公司醫療智能化發展的核心規律和主旋律。

醫渡科技
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