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路演季丨牛股面对面:医渡科技2024财年业绩分享
文章语言:
简
繁
EN
分享
纪要
原文
会议摘要
一度科技在疫情影响下展现韧性,AI布局增强市场竞争力,货币资产34亿人民币,财务状况良好。公司大数据、生命科学和健康管理业务增长,运营效率与毛利率提升。未来将加大医疗AI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服务,考虑股票回购回报投资者,展现乐观增长预期。
会议速览

一度科技在2024财年业绩发布会上,由CFO风小英介绍了公司的业绩情况,涵盖业绩亮点、财务分析、客户概览、业务分布和未来展望五个部分。公司坚持自研医疗垂类大语言模型的战略性投入,同时提升现有业务的内部效率和盈利能力。财务上,剔除自研大模型的战略性投入后,现有业务实现了盈利,毛利率也创下历史新高。AI医疗领域,一度科技的大模型在多个维度位列第一,展现出公司在理论与应用上的先进性。此外,一度科技与华为在医疗领域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持续在AI领域拓展市场。

一度科技通过其科研平台产品和AI医疗大脑等技术,成功缩短科研周期并提升医疗健康领域的效率与效果。科研业务市占率行业领先,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项目数量众多,惠民保业务市占率超30%,并连续三年担任北京普惠健康保和江苏医惠保一号的主运营平台。通过与华为等合作伙伴的合作,一度科技的大模型技术在医疗垂直赛道中表现出色,处理超过50亿份病例数据,形成超过10万个医学实体的知识图谱,并在多个疾病领域建立疾病模型。这些成就展示了公司持续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展能力,吸引了更多的专家和合作伙伴加入,共同推动医疗健康领域的快速发展。

24财年集团总收入达8.07亿元,较上财年略有增长。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收入同比增长41.1%,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板块增长28.1%,而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因产品组合调整导致收入下降。集团毛利率为42.1%,同比提升8.0个百分点。通过优化销售流程、提升研发效率等措施,运营效率持续优化,销售、行政和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下降。此外,经调整净亏损显著缩窄,财务状况健康,净资产为40.9亿元,资金储备充足。国际市场方面,知名主权基金的连续增持显示对公司长期增长潜力的坚定信心。

一度科技在2024财年展示了其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以及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三大业务板块的强劲业绩。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的收入达到了人民币3.14亿,同比增长41.4%,并与国内顶级医院合作,提高临床研究效率。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板块的收入为人民币3.24亿,同比增长28.1%,重点服务于药企和医疗器械公司。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的收入为人民币1.69亿,通过优化产品组合,毛利率提升至58.1%。在国际业务方面,一度科技已经扩展至中国、美国、新加坡、文莱、中东等地区,拥有超过五百个全球合作伙伴。总体而言,一度科技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保险行业,提升服务效率,在各业务板块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和市场领先地位。

一度科技在24财年的经营汇报中强调了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探索和自主创新,特别是对医疗垂类生成大模型的资源投入。公司积极拓展疾病研究领域,深化三大业务板块的协同,提升核心客户复购率,并精细化运营以降本增效。同时,一度科技注重生态建设,以医疗智能赋能行业,形成闭环。关于算法备案,王总解释称,这不仅是对监管的拥抱,也是对用户负责的表现,有助于获得客户信任,拓展业务。此外,一度科技通过建立内容审核机制和应急响应机制,保障内容安全和用户权益,避免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公司致力于解决应用落地中的算力问题,是国内首家适配国内外高端主流芯片的公司,主攻疾病聚焦的长病理长病例理解和COT能力构建。在医疗健康领域,公司的大模型在医学知识问答、语言理解及医疗安全和伦理方面表现突出。面对美国的芯片禁运和OpenAI服务停止,公司采取深度拥抱国产芯片和算法框架的工程优化提升性能,同时确保模型训练成功率。对于市值和回购计划,公司在遵守上市规则的前提下,根据市场情况择机回购股票,以保护投资者的长期价值。

在2022年,由于宏观环境的影响,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领域受到了较大冲击,订单和交付能力受限。尽管2023年出现了一定的复苏迹象,但医院端受到反腐政策的影响,流程和立项进程缓慢,恢复速度较慢。至2024年,随着政策要求力度的加大和各方适应新环境,行业开始稳步恢复。展望2025年,预期将持续稳健增长,这主要基于国家推进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应用的背景下,医疗数据生成和应用存在巨大需求和潜力。同时,技术升级,尤其是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应用,将大幅提高数据治理效率和交付质量,降低成本,进一步推动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在医药行业整体表现一般且欧洲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公司致力于探索生命科学板块的持续增长路径。公司认为,尽管行业面临挑战,但临床全周期需求未被完全满足,新技术向临床转化存在大机遇。针对目前二级市场机制导致的一级市场观望态度,影响创新药研发和biotech投入,公司提出利用正式研究数据分析和洞察,提高研发效率和精准性,以更少预算实现更有效研发。公司通过提供DCT解决方案、与头部医院合作建立专病数据平台,以及借助专业团队能力,释放潜在能力,满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从而保持稳中求进的增长。同时,公司积极与国际性药企合作,通过深度沟通和合作,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基础设施,提供有效产出,实现精准聚焦战略。

本次路演中,依图科技分享了其产品基于大模型的迭代和升级路径,从数据中台扩展到AI中台,实现双中台战略。通过强化数据治理,不仅优化了搜索分析技术,还面向大元模型的训练和应用进行治理模式的升级。未来,数据中台与AI中台将形成数据算法到应用的闭环,加速产品发展。此外,依图科技的发展与医疗监管机构及核心医院的需求高度契合,助力医疗行业的智慧化和高质量发展。公司对未来医疗智能化发展充满信心,致力于推出医生、政府和行业所需的产品。
要点回答
Q:在最新的业绩发布中,一度科技的业务进展如何?一度科技在三大业务领域的市场地位如何?
A:一度科技在最新业绩后整体业务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尤其是在AI领域的布局已经进入市场拓展期,AI垂类大模型和华为一体机业务将为公司带来重要的收益。根据公司公布的二次财年年报,货币资产达到34亿人民币,接近市值的PP,目前处于非常便宜的状态。此外,公司的AI垂类大模型在技术评测中取得优异成绩,与华为的合作也深化了医疗领域的应用。根据公开招标信息统计,一度科技科研业务市占率行业领先,科研平台产品可将传统科研周期缩短至2-6个月,且大模型加速产品在此基础上还能进一步提速50%左右。面向药企的radical v业务已成为业内旗舰品牌,截至3月31日,已累计进行321个临床试验项目和246个真实世界研究项目。惠民保业务市场份额超过30%,连续三年担任北京普惠健康保和江苏医惠保一号主运营平台。健康管理平台上完成交易的活跃用户数增至近2760万名。
Q:一度科技2024财年的业绩概览如何?一度科技的技术进展如何?
A:2024财年(截至3月31日)一度科技继续专注于现有业务的战略实施,实现了内部效率和盈利的提升,毛利和盈利能力均有增长。 公司对自主研发的医疗垂类大语言模型进行了战略性投入,并取得显著效果,经过调整后,EBITDA由去年同期的亏损转为盈利人民币3110万元,整体毛利率上升了8个百分点至42.1%,并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同比减少了50.4%,显示出公司已经走出了烧钱阶段,向稳健运营模式迈进。 2024年5月,一度科技的大型模型在上海AI实验室和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推出的权威评测平台mash评测中,在医学知识问答、医学语言理解、医疗安全和伦理三个关键方面均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整体综合得分也居首位。 作为中国首个海外及国产高端芯片全适配的医疗垂类大型模型,与华为有着紧密合作,并成为首批启动原生开发的AI医疗企业。 通过自主学习医生的思维模式和决策逻辑,它在疾病理解深度和问题解决能力上展现出卓越性能,与GPT相比,提供了更深刻和合理的医学建议。
Q:一度科技AI医疗大脑一度扩的进展怎样?
A:过去一年中,一度科技持续升级迭代其AI医疗大脑一度core,强化了处理效率、理解和推理能力以及对复杂应用场景的精准适配。在2024年5月的权威评测平台manh评测中,一度科技大模型在综合得分、医学知识问答、医学语言理解、医疗安全和伦理五大维度均位列第一,证明了一度科技不仅在理论上先进,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高效且可靠的效果。
Q:网络拓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A:一度科技不断扩大的客户群推动了多场景应用,场景和算法的融合迭代进一步提升了伊杜库尔的疾病洞察深度,吸引了医院专家、药企研究者加入。生态专家网络、疾病研究网络和区域网络得以扩大,医院网络覆盖超过2500家,顶级医院客户102家,服务监管机构及政策制定者客户数量增至43名。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板块客户数量也有所增长。
Q:截至2024年3月31日,一度科技在患者和病例数据方面的积累情况如何?一度科技在疾病知识图谱和疾病模型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A:截至2024年3月31日,一度科技已经累计处理了超过10亿患者的50亿份全生命周期病例数据,新增了超过一亿多患者覆盖和10亿高质量的病例数据分析记录。这些数据涵盖了从诊断到治疗的全流程信息,并且自研了基于过去十年沉淀的多维度、可量化的疾病知识图谱,以提升数据的应用效率和质量。截至2024年3月31日,一度科技的医学知识图谱覆盖超过10万个医学实体,基本覆盖所有已知疾病。已在超过80个疾病领域建立了疾病模型,特别是在实体瘤、血液病、眼科、免疫和心血管等疾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算法及知识洞见,吸引了众多医院专家和药企研究者加入网络。
Q:一度科技在保险智能算法及健康管理平台等方面的业务表现怎样?
A:保险智能算法已累计落地四省十二市,参与运营北京普惠健康保和江苏医惠保一号,连续三年担任主运营平台,参保人数创下历史新高,两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20%和30%。同时,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业务虽然由于产品组合结构调整导致收入下降,但整体收入质量和运营效率有所提升。
Q:2024 财年时科技公司的财务状况如何?
A:2024财年,集团总收入为8.07亿元人民币,其中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同比增长41.1%,生命科学解决方案同比增长28.1%。整体毛利率为42.1%,同比增长8.0个百分点,且各板块毛利率均实现正向提升。尽管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收入下降,但通过持续优化盈利质量和运营效率,实现了亏损收窄,并首次实现一笔单盈利。
Q:一度科技在费用控制和资产负债方面的表现如何?
A:在2024财年,经营开支总额占收入比下降29.2个百分点,调整后销售、行政及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也均有显著下降。资产负债层面,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财务状况健康,净资产为人民币40.9亿元,资金储备稳定充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同比缩窄50.4%,体现了经营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2024年财年,经营开支总额占收入比下降29.2个百分点,经过调整后,销售、行政和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也都有显著下降。在资产负债方面,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净资产为人民币40.9亿元,资金储备充足稳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同比减少50.4%,显示公司的经营能力进一步提升。
Q:一度科技在客户拓展和市场地位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A:2024财年,三大业务板块都表现出色。科研业务(即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市场占有率领先,顶级医院和监管机构的客户数量显著增加;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服务的客户数量达到122家,前十大客户的收入留存率和平均单价都大幅提升;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服务的活跃用户数量增至接近2760万名,糖尿病数字疗法解决方案试点项目已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国际业务占比已达到14%,覆盖中国、美国、新加坡等多个地区,与五百多个全球合作伙伴展开合作。
Q:在临床科研业务方面,贵公司在市场占有率、项目数量和金额上都处于领先地位,能否分享一下在这一领域的具体成果和合作情况?
A:我们公司在面向医院的临床科研业务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是第一,并且已经累计协助顶级PI研究人员发表超过240篇高水平论文,总影响因子超过1300分。我们参与了超过20个国家省部级的重要医学研究课题,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本财年,我们的临床科研业务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项目金额都位列第一,远超其他竞争对手。
Q:公司在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业务板块的发展情况如何?具体有哪些服务和产品?
A: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板块的收入为人民币3.24亿元,同比增长28.1%,毛利率达32.1%,同比增长14.6个百分点。该板块围绕药品和器械从临床开发到上市后营销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分析驱动的临床开发IWE研究和数字化询证营销解决方案,客户主要为药企、医疗器械公司和创新药企。本报告期间,我们执行了321个临床研究项目,其中包括智能SMO服务,已覆盖347个临床试验医院及机构。
Q:公司在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方面的表现怎样?具体有哪些产品和服务?
A:在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我们的一站式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包括慢病管理服务、商业健康险、城市惠民保险等。报告期内,该板块收入为人民币1.69亿元,虽然同比下降,但毛利率提升至58.1%,同比提升17.4个百分点。我们在渠道端持续增加惠民保业务的市场渗透率,已累计中标并服务四省12次,且作为深圳惠民保的主运营平台,承保超过600万份保单,参保率超过35%,参保数量和参保率均位列全国惠民保项目前列。
Q:公司如何利用AI医疗技术赋能保险业务?
A:我们坚持以AI医疗技术赋能保险业务,利用积累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医学洞见,通过AI技术实现疾病标签建设和数据建模,从而完善医疗精算模型、智能风险控制模型和疾病预测模型。这有助于加强疾病人群分析与风险评估,定制化产品开发,以及提供大规模人群的精准分层分型健康干预和智能客服、智能核保和快赔服务,从而实现更快和更精准的承保,并协助加快理赔流程。
Q:在去年的股东大会上,公司获得了多少股份的回购授权?公司过去几个月在做什么,为什么最近两个月没有回购股票?
A:公司在去年的股东大会上获得了可以回购不超过10%股份的授权。在过去几个月,公司一直在择机回购股票,因为我们对公司发展充满信心。最近两个月没有回购,主要是因为上市规则的影响,禁止公司在特定时期进行回购。未来,我们会在合适的时间继续回购,以守护投资人的长期价值。
Q:公司大数据平台及解决方案板块所处行业的恢复情况如何,以及对2025年的预判是什么?
A:疫情之后,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领域在22年受到宏观环境影响,订单和交付能力受到较大挑战。23年有所复苏,但医院端受反腐政策影响,立项进程较慢。进入24年,政策要求力度加大,行业稳步恢复。对于公司EDPS板块,呈现稳中有进的恢复态势,且预期保持乐观,认为会有稳健增长,这主要源于国家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及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渗透,以及国家对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强调。
Q:公司如何应对医药行业整体表现一般及欧洲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以保持生命科学板块的持续增长?
A:公司关注医药行业的长期需求未被充分满足,尤其是新生命科学技术向临床转化的大机遇。面对二级市场机制问题导致的一级市场投资观望现象,公司致力于利用数据分析和洞察提升百奥泰公司的研发效率和精准性,帮助他们更精准、有效地完成研发工作,降低成本预算,在当前环境中满足迫切需求。公司生命科学板块持续利用精准研究数据支持临床开发计划和方案制定,并加速患者招募环节,以此赋能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从而实现板块的持续增长。
Q:在DCT解决方案方面,贵公司如何针对国内研究型医院的临床未满足需求提供服务?
A:我们为国内头部研究型医院建立专病数据平台,并与众多研究伙伴合作,通过多年打造的生命科学服务能力,结合专业团队的能力,有效地释放潜在价值。特别是在行业困难时期,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针对痛点的解决方案,保持稳中求进的增长。
Q:目前有多少国际大型药企与贵公司合作,以及这些合作具体涉及哪些领域?
A:目前,全球前20的大型跨国药企中有16家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参与了其中一些重磅产品的早期及在中国市场的真实性研究,并与多家药企深度沟通,围绕他们即将引入中国或已上市的重磅产品的适应症扩展、监管项目以及学术证据产生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
Q:对于国际性药企即将引入中国的重磅产品,贵公司如何做好准备提供相关服务?
A:我们积极分析国际药企的产品布局,预测其未来几年的适应症扩展、监管项目需求及学术证据产生等工作,并与合作药企深度沟通和协作,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基础设施帮助他们实现更高效产出。我们将持续聚焦这一领域,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Q:基于大模型,贵公司的产品进行了哪些迭代和升级?
A:我们从数据中台到AI中台进行迁移,将原本面向搜索分析技术的数据治理扩展至面向大模型训练和应用的治理模式,形成数据中台、AI中台及智能开放服务数据中心之间的相互带动和闭环发展。随着不同客户在不同阶段使用密度各异的产品,整体将形成一个飞轮效应,加速数据算法到应用的升级与发展,从而助力医疗监管机构、核心医院在智慧化建设和科研上取得进步,提升诊前诊后及区域居民服务能力。
Q:贵公司如何看待医疗智能发展的未来和自身产品的定位?
A:我们对医疗智能发展的技术内涵、行业要求以及行业的发展节奏三者之间的契合和相互推动充满信心,相信能创造出医生喜欢、政府认可、行业急需的产品。这将成为公司医疗智能化发展的核心规律和主旋律。

医渡科技
关注